1-2月光伏出口数据出炉, “量增价减”问题进一步加剧
2024-06-04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3月20日,中国海关更新了进出口统计数据,今年1-2月光伏三大主材(硅片、电池、组件)出口总额为63.3亿美元(硅片数据按“直径>15.24cm的单晶硅切片”计),相比于2023年同期水平下降了27.2%;而从出口量方面来看,今年1-2月三大主材累计出口21.3亿kg,相较去年同期水平同比反而提升了40.1%;再看主材中量、价占比均超80%的组件,根据长江证券的测算,今年前两个月组件出口规模大致为38.4GW,同比增长39%,而根据上述海关数据,其出口额为53.3亿美元,同比下降23%。
纵观2023年全年,我国光伏三大主材出口量同比增长50.4%,但出口额却同比下降了5.4%,出现了较为罕见的“量增价减”现象,而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,这种状况仍在继续,而且幅度进一步加大。那么,这一现象因何而起?还面临何种风险?又有哪些应对的方法呢?
全球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,我国产品出口价格承压
近年来,“出海”成为了光伏行业的关键词,诸多业界大佬和龙头企业如隆基、晶科、协鑫等,都在强调出海的重要性,认为出海是势在必行,只有走向全球,中国光伏制造业的未来才能更加光明。
而就目前来看,我国光伏出海可分为两种模式:第一种就是上文提到的传统的产品出口模式,也就是所谓的“中国造,全球卖”;第二种则是产能出海模式,也就是在海外建厂,搭建当地产能,形成“全球造,全球卖”格局。
先从出口模式来看,我国光伏制造业在21世纪初的起步期,就依靠着电池、组件的出口抢抓到了发展机遇,到了今天,我国也仍是全球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的第一大出口国,组件更是行销全球,始终占据着全球产业链C位。
但从2023年至今的情况来看,正如上文所列数据,我国光伏主材出口出现“量增价减”现象,究其原因,主要是全球范围内的光伏产品(尤其是组件)出现了一波持续时间颇长的“降价潮”。去年全年12个月份中,有11个月组件出口量都实现了同比增长,但只有4个月实现出口额同比增长,尤其在7月份之后,组件出口整体形势转暖,但出口额却持续低迷。这一问题也让光伏企业业绩承压,盈利能力出现下降。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我国出口欧洲、美洲市场的主力产品,组件出口量增速也明显放缓。2022年,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153.6GW,同比增长55.9%,到了2023年,增速降至37.9%;组件出口量占国内组件总产量的比例也由52.1%降至42.4%。
实际上,全球光伏业竞争加剧、全链降价只是我国出口面临的诸多难题中的一个,除此之外,以下三类问题、风险也需关注:
(1)消费国贸易限制措施的加码,尤其以欧盟、美国、印度为主。欧美曾在2010年代后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“双反”措施,当时直接导致国内企业遭遇寒冬,破产出局者不在少数,直到今天,美国的“双反”仍未取消,我国国内产能也无法正常出口美国。欧盟和印度作为全球光伏主流市场,对我国产品也有诸多贸易限制措施,2023年,欧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,有关对风电、光伏进行调查的提案、言论也不时出现,可以说,“双反”风险仍在。而且,欧盟对产品碳足迹要求尤为严格,也加高了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欧洲的门槛;而印度2021年就对我国太阳能背板征收过反倾销税,2023年还对包括天合、隆基等龙头在内的我国40家光伏企业进行了避税调查,受种种措施影响,我国2022年以来对印度的光伏产品出口量、出口额持续下降(被视为未来光伏装机第一大国的印度,正在调查中国光伏企业);
(2)海外主流市场推行光伏制造业本土化相关战略、政策的影响。主要涉及地区、国家仍是欧盟、美国和印度,目前已出台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欧盟的《净零工业法》(NZIA)、美国的《通胀削减法案》(IRA)、印度的《生产制造激励计划》(PLI),还有一些提案尚在讨论或试行期。值得注意的是,光伏制造本土化与贸易限制措施往往是共生关系,一方面通过补贴、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支持本土制造,另一方面也通过贸易手段限制外国竞争者;
(3)地缘冲突等“黑天鹅”事件的影响。近年来地缘冲突频发,尤其是2023年11月以来的红海危机,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欧洲的运费飙涨,以组件为例,到2024年2月份,出口欧洲的组件单瓦物流成本比去年10月要高出2倍之多。此外,货物安全、交付周期等也受到影响,在途库存也随着航程的延长而增加,造成了尾款回收时间推迟,资金成本占用增加等问题。
钛媒体APP认为,针对相关风险,光伏企业在出口布局中应更加注重多元化,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注重挖掘“蓝海市场”,可通过自贸协定扩大对伙伴国的出口;同时,在出口货运方面,还需注意提升物流精细化管理水平,建立灵活的运输计划,做好风险管控;此外,研判、跟进国际贸易格局、政策、地缘政治变化,做好应对预案也很重要;而针对欧洲等对碳足迹认证要求较高的地区,也需积极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,进行产品、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、核查、认证;在技术、产品方面,则仍需坚持技术创新,注重产品差异化,抓住光伏N型替代机遇,提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。
产能出海“风潮正劲”,但落地、经营仍面临挑战
近年来,“出海建厂”在我国光伏企业中掀起风潮,头部企业经过多年布局已在东南亚形成垂直一体化产能,而2023年我国光伏组件五巨头(晶科能源、隆基绿能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、阿特斯)聚首美国建厂更是成为标志性事件。此外,中东北非、拉美市场也愈发受到关注,尤其是中东北非,2023年,多家媒体曾报道,中国光伏企业去往这一区域的考察团“一波接着一波”“络绎不绝”,相关贸易、投资往来也大幅增加,TCL中环等龙头已签订协议规划在沙特阿拉伯建厂,协鑫科技也在3月15日公布的财报中表示,其位于中东地区的多晶硅项目有望于今年正式开工建设(光伏龙头协鑫科技全面押注颗粒硅,业绩下滑但股价大涨12%)。
在全球经贸格局显现出明显的本土化、近岸化倾向,欧美大市场纷纷推行制造业回流的大背景下,我国光伏企业的产能出海可谓正逢其时,但其落地及运营也还面临着不少变数和风险:
(1)欧美等国政策的变化,如果海外产线建成后受到排挤、限制,或已承诺补贴无法兑现,都会影响企业经营。而且,外国的政府、领导人选举等也会影响政策一致性,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应对经验往往较少;
(2)海外市场的基础设施配套、供应链体系、营商环境等与国内差异较大,产能所在国的工厂用地、电力供应等配套不佳、难以形成供应链体系或供应链成本过高、营商环境不佳等,也都制约着我国产能的落地、生产和运营。尤其是首次出海的企业,在国内习惯了近年来地方政府提供的优厚的政策、基础设施,以及全产业链的供应体系、丰富的基础人才储备,到海外后往往难以适应;
(3)对产能所在地的法规、环境、风俗习惯、文化等不熟悉,这在商业谈判、生产建设、日常经营中也都会带来一些问题。
猜你喜欢
读懂周公封于鲁国的始末,就明白为什么山东从来没有出过帝王
汽车智驾进入上升通道,真正“好用”成竞争关键
年产10万辆,东风汽车在意大利建厂进入谈判最后阶段
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?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答南都
怎么看房地产市场今后的趋势?国家统计局回应
重磅官宣!继大众50亿元入股之后,小鹏大众合作再出大动作!小鹏汽车美股盘后一度涨超6%
一日禅:处事坦荡
汇丰据悉聘请瑞信老将担任印度股票业务负责人
人工智能熄火,机构激辩市场主线在何方?丨一部策略
丽人丽妆实控人或涉1亿“分手费” A股一年内8起“天价离婚案”
财富牛配资:开启财富增值之旅
广州市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收官,番禺区代表队成绩斐然
股票做T降低成本的技巧,轻松实现盈利
中望软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:“一种防篡改授权文件生成方法、验证方法、装置及介质”
美国,又拿中国当借口了!
吉大正元最新公告:股东拟减持不超157%股份
异动快报:华闻集团(000793)8月13日14点49分触及涨停板
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?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答南都
爱乐达(300696)8月14日主力资金净卖出48475万元
场外配资平台操作指南:轻松杠杆投资